荠菜花

荠菜花

十字花科植物

荠菜花(Capsella bursa-pastoris (L.)Medic).),又名護生草、淨腸草、地米菜、清明草,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花或全草。[1]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20-50cm。莖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單毛。花、果期4-6月。藥用涼血止血,清熱利濕;亦可做為家常菜,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拉丁學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L.)Medic).

    界:植物界

    種:荠菜花

    中文學名:荠菜花

    别稱:地米花

    花、果期:4-6月

别名

荠花《植物名實圖考》,地米花《貴州民間方藥集》。

入藥部位

花序。

性味

味甘,性涼。

歸經

入肝、脾經。

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利濕。

主治

崩漏,尿血,吐血,咯血,衄血,小兒乳積,痢疾,赤白帶下。

相關配伍

1、治久痢,(荠菜花)陰幹研末,棗湯日服二錢。(《綱目》引《日華子》)

2、治崩漏,鮮荠菜花30g,水煎服;或配丹參6g,當歸12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3、治吐血,咯血,鼻出血,齒龈出血,荠菜花、白芨各15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4、治高血壓,眼底出血,荠菜花15g,墨旱蓮12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5、預防流感,荠菜花30g,水煎代茶,可隔日或3d服1次,連服2-3星期。(《飲食治療指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10-15g;或研末。

炮制

一、采集加工:4-5月采收,曬幹。

二、炮制方法:取原藥材,搶水洗淨,切段,幹燥。

形态特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50cm。莖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單毛。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具長葉柄,達5-40mm;葉片大頭羽狀分裂,長可達12cm,寬可達2.5cm,頂生裂片較大,卵形至長卵形,長5-30mm,側生者寬2-20mm,裂片3-8對,較小,狹長,呈圓形至卵形,先端漸尖,淺裂或具有不規則粗鋸齒;莖生葉狹披針形,長1-2cm,寬2-15mm,基部箭形抱莖,邊緣有缺刻或鋸齒,兩面有細毛或無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果期延長達20cm;萼片長圓形;花瓣白色,匙形或卵形,長2-3mm,有短爪。短角果倒卵狀三角形或倒心狀三角形,長5-8mm,寬4-7mm,扁平,無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網脈,花柱長約0.5mm。種子2行,呈橢圓形,淺褐色。花、果期4-6月。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鑒别

一、藥材性狀:總狀花序軸較細,鮮品綠色,幹品黃綠色;小花梗纖細,易斷;花小,直徑約2.5mm,花瓣4片,白色或淡黃棕色;花序軸下部常有小倒三角形的角果,綠色或黃綠色,長5-8mm,寬4-6mm。氣微清香,味淡。

二、飲片性狀:參見藥材性狀。

相關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能消小兒乳積,燒灰治紅白痢。”

參考資料

1.見過野生荠菜花圖片嗎·中華康網

上一篇:天花粉

下一篇:淡竹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