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

豆科苜蓿屬植物

紫花苜蓿,又叫做紫苜蓿、牧蓿、苜蓿、路蒸,屬豆科植物。紫花苜蓿是當今世界分布最廣的栽培牧草,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曆史。由于含水分少,幹草産量高,草地持久性強,長壽,主要分布在在西北、華北、東北、江淮流域。

    拉丁學名:Medicagosativ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豆目Fabales

    科:豆科Fabaceae

    亞科:蝶形花亞科Faboideae

    族:車軸草族Trifolieae

    屬:苜蓿屬Medicago

    種:紫花苜蓿M.sativa

    中文學名:紫花苜蓿

    中文别名:紫苜蓿、牧蓿、苜蓿、路蒸

    二名法:Medicago sativa

    分布:原産于伊朗。現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它的蹤影。其中西歐、北美、大洋洲栽培面積最大。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壯,深入土層,根頸發達。莖直立、叢生以至平卧,四棱形,無毛或微被柔毛,枝葉茂盛。羽狀三出複葉;托葉大,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全緣或具1-2齒裂,脈紋清晰;葉柄比小葉短;小葉長卵形、倒長卵形至線狀卵形,等大,或頂生小葉稍大,長(5)10-25(-40)毫米,寬3-10毫米,紙質,先端鈍圓,具由中脈伸出的長齒尖,基部狹窄,楔形,邊緣三分之一以上具鋸齒,上面無毛,深綠色,下面被貼伏柔毛,側脈8-10對,與中脈成銳角,在近葉邊處略有分叉;頂生小葉柄比側生小葉柄略長。

花序總狀或頭狀,長1-2.5厘米,具花5-30朵;總花梗挺直,比葉長;苞片線狀錐形,比花梗長或等長;花長6-12毫米;花梗短,長約2毫米;萼鐘形,長3-5毫米,萼齒線狀錐形,比萼筒長,被貼伏柔毛;花冠各色:淡黃、深藍至暗紫色,花瓣均具長瓣柄,旗瓣長圓形,先端微凹,明顯較翼瓣和龍骨瓣長,翼瓣較龍骨瓣稍長;子房線形,具柔毛,花柱短闊,上端細尖,柱頭點狀,胚珠多數。莢果螺旋狀緊卷2-4(-6)圈,中央無孔或近無孔,徑5-9毫米,被柔毛或漸脫落,脈紋細,不清晰,熟時棕色;有種子10-20粒。種子卵形,長1-2.5毫米,平滑,黃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分布範圍

原産于小亞細亞、伊朗、外高加索一帶。世界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狀态。

百科名片

紫花苜蓿原産伊朗,是當今世界分布最廣的栽培牧草,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曆史,主要産區在西北、華北、東北、江淮流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紫花苜蓿種植面積約12333333公頃。

來源分布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起源于“近東中心”-即小亞細亞、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庫曼的高地,常提到的苜蓿地理學中心為伊朗。苜蓿适宜于在具有明顯大陸性氣候的地區發展,這些地區的特點是春季遲臨,夏季短促,土壤PH近中性。

苜蓿主要分布于溫暖地區,在北半球大緻呈帶狀分布,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法國、中國和前蘇聯南部是主産區;在南半球隻有某些國家和地區有較大規模的栽培,如阿根廷、智利、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美國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超過1000萬公頃,約占總種植面積的33%;阿根廷第二,約為700多萬公頃,占23%;加拿大第三,每年種植約200多萬公頃,約占8%;中國第五,約占4.5%。

簡介

紫花苜蓿原産于小亞細亞、伊朗、外高加索一帶。公元前700年波斯已有栽培記載。公元前500年左右從米甸國(即今伊朗西北部的古王國)傳入希臘,公元前2~前1世紀傳入意大利,8世紀傳入西班牙,16世紀傳入美洲,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于18世紀也開始種植。

中國在公元前126年由張骞出使西域時從古罽賓國(即今克什米爾一帶)引入,先在皇帝離宮附近種植,僅供禦馬飼用。以後從西安普及到黃河流域。現紫花苜蓿在世界各地廣為種植。20世紀70年代,全世界栽培總面積為3300多萬公頃,其中美國約占32.7%。80年代以來中國栽培面積達到100多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

生長特性

紫花苜蓿主根發達,側根多,主根入土2米以上,在較幹旱的地區可達10米左右。莖高30~100厘米,直立或外傾,圓形或棱形,幼莖有疏毛,根狀莖發達,根頸膨大生出的分枝一般為15~60個,最多可達100個以上。葉為三小葉,倒卵形,先端較寬,有齒。花為總狀花序,腋生8~25朵紫色蝶形花。莢果螺旋形,2~4圈,暗棕色,每莢有種子4~8粒。種子腎形、黃褐色,千粒重1.5~1.9克(見圖)。

紫花苜蓿适應性廣,但較喜溫暖、多晴少雨的幹燥氣候。年降水量以500~900毫米最宜,超過1000毫米時不利于生長;低于300毫米又無灌溉條件則難以正常生長。耐寒性強,種子在4~6℃即可發芽。出苗後能耐短時間的-5~-6℃低溫,成年植株能耐-20~30℃低溫。在積雪複蓋下,-40℃低溫亦不緻受凍害。

生長最适溫度為20~25℃,高溫會抑制生長。需水較多;每形成1克幹物質約消耗水446~500克,每形成1克種子約消耗水800克。但因根系發達,有較強的抗旱能力。最忌漬水,生長期淹水24~28小時即大量死亡。以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于2米以下、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種植為宜。

特征特性

株高1米左右,株形半直立,軸根型,紮根很深。單株分枝多,莖細而密,葉片小而厚,葉色濃綠,花深紫色,花序緊湊;莢果暗褐色,螺旋形,2-3圈;種子腎形,黃色,千粒重1.8克左右。抗旱性強,抗寒性中等,開花比關中苜蓿約晚7-I0天,比新疆大葉苜蓿早10天左右。

隴東苜蓿産草量高,尤其是第一茬草産量高,一般頭茬草占總産量的55%、二茬占31%、三茬占14%左右。一般旱地鮮草産量2000-4000公斤/畝,水澆地每畝可達5000公斤以上。由于含水分少,幹草産量高,草地持久性強,長壽。缺點是收割後再生速度較慢。隴東苜蓿是旱作條件下的高産品種,隻宜在降水量适中的旱作地區推廣。

苜蓿草的加工

苜蓿草可以加工成苜蓿草粉。其制作是多種加工儲存方式中營養損失較少的一種。牧草草粉加工業在國際上已逐漸産業化,歐美各國早在二三十年代就開始草粉生産,到50年代,草粉生産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目前,不少國家的草粉生産已實現專業化和集約化。

現在多采用快速高溫幹燥法生産草粉,其方式有脫水苜蓿粉的生産,将收割後的苜蓿切斷後以轉鼓高溫氣流式牧草加工機組進行加工。在這個過程中,外界的高溫空氣将熱能迅速傳導給切碎的苜蓿草段,使鮮草中的水分迅速蒸發,經過幾分鐘的處理,即可得到幹燥的草粉。

因此,植物體本身生物化學變化和外界機械作用引起的營養流失大幅度降低。該加工過程受氣候因素的影響小,生産周期短,生産效率高,可以充分起到利用資源的作用。紫花苜蓿加工成草粉作為家畜配合飼料的主要原料使用,起平衡日糧氨基酸、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的作用,并提供優質纖維素。脫水苜蓿摻進蛋禽的日糧中,可加深蛋黃的顔色,飼喂種禽可提高繁殖力,飼喂肉雞可增加皮膚色素沉着。

已經證明,在種母豬的日糧中脫水苜蓿占10%時,能提高排卵率、窩仔成活率。據報道,用脫水苜蓿和其他牧草一起飼喂奶牛,能提高牛奶産量。脫水苜蓿和尿素相結合可替代奶牛日糧中的大豆粕。已證明,飼喂脫水苜蓿的奶牛能提高泌乳的持久性,降低牛奶的乳脂率。用含有脫水苜蓿的日糧飼喂肉牛和羔羊能顯着提高日增重,有較高的胴體重和較高的屠宰率。

牧草特性

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抗逆性強,适應範圍廣,能生長在多種類型的氣候、土壤環境下。性喜幹燥、溫暖、多晴天、少雨天的氣候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鈣質的土壤。最适氣溫25~30℃;年降雨為400~800毫米的地方生長良好,越過1000毫米則生長不良。

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内,需有灌溉條件才生長旺盛。夏季多雨濕熱天氣最為不利。紫花苜蓿蒸騰系數高,生長需水量多。每構成1克幹物質約需水800克,但又最忌積水,若連續淹水1~2天即大量死亡。紫花苜蓿适應在中性至微堿性土壤上種植,不适應強酸、強堿性土壤,最适土壤pH值為7~8,土壤含可溶性鹽在0.3%以下就能生長。

在海拔2700米以下,無霜期100天以上,全年≥10℃積溫1700℃以上,年平均氣溫4℃以上的地區都是紫花苜蓿宜植區。紫花苜蓿屬于強光作用植物,剛開展的葉片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大量每小時每平方米為70毫克;葉片的澱粉含量晝夜變幅大,幹重從上午的8%增加至日落時的20%,其後含量急劇下降,葉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一個發育良好的苜蓿群體葉面積指數通常為5,每平方米有中等大小的葉片5000~15000個。

飼用利用

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稱号,突出的優點表現在飼用上為:

産草量高

紫花苜蓿的産草量因生長年限和自然條件不同而變化範圍很大,播後2~5年的每畝鮮草産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幹草産量500~800千克。在水熱條件較好的地區每畝可産幹草733~800千克;幹旱低溫的地區,每畝産幹草400~730千克;荒漠綠洲的灌區,每畝産幹草800~1000千克。

利用年限長

紫花苜蓿壽命可達30年之久,田間栽培利用年限多達7~10年左右。但其産量,在進入高産期後,随年齡的增加而下降。

再生性強

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強,刈割後能很快恢複生機,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适口性強

紫花苜蓿莖葉柔嫩鮮美,不論青飼、青貯、調制青幹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飼料或混合飼料,各類畜禽都最喜食,也是養豬及養禽業首選青飼料。

營養豐富

紫花苜蓿莖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及胡蘿蔔素,特别是葉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鮮嫩狀态時,葉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葉片中粗蛋白質含量比莖稈高1~1.5倍,粗纖維含量比莖稈少一半以上。在同等面積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總養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質是2.5倍,礦物質是6倍。

肥田增産

紫花苜蓿發達的根系能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機物質,并能從土壤深層吸取鈣素,分解磷酸鹽,遺留在耕作層中,經腐解形成有機膠體,可使土壤形成穩定的團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根瘤能固定大氣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齡的苜蓿草地,每畝根量鮮重可達1335~2670千克,每畝根茬中約含氮15千克,全磷2.3千克,全鉀6千克。每畝每年可從空氣中固定氮素18千克,相當于55千克硝酸铵。苜蓿茬地可使後作三年不施肥而穩産高産。增産幅度通常為30%~50%,高者可達1倍以上。農諺說:“一畝苜蓿三畝田,連種三年勁不散”。

保持水土

紫花苜蓿枝葉繁茂,對地面複蓋度大,二齡苜蓿返青後生長40天,複蓋度可達95%。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改良土壤理化性,增加透水性,攔阻徑流,防止沖刷,保持坡面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十分顯着。據測定:在坡地上,種植普通農作物與紫花苜蓿相比,每年每畝流失水量大16倍,土量流失大9倍

蜜源植物

蜜源植物。紫花苜蓿是嚴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常靠外部機械力量和昆蟲采蜜彈開緊包的龍骨瓣而受粉,花期長達40~60天,花期進行田間放蜂,可使蜂蜜産量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提高苜蓿種子産量。

青飼技術

青飼是飼喂畜禽最為普通的一種方法,但應注意苜蓿的最佳收割時間,不同生長階段影響紫花苜蓿的營養價值。紫花苜蓿的營養成分與收獲時期關系很大,苜蓿在生長階段含水量較高,但随着生長階段的延長,幹物質含量逐漸增加,蛋白質含量逐漸減少,粗纖維則顯着增加,纖維的木質化加重。收割過晚,收獲最大的,莖的總量增加,葉莖比變小,營養成分明顯改變,飼用價值下降。由于苜蓿含水量大,豬禽青飼時應注意補充能量和蛋白質飼料,反刍家畜多食後易産生膨脹病,一般與禾木科牧草搭配使用。

幹草的制備和利用

苜蓿草質優良,為各種畜禽所喜食,苜蓿于草喂畜禽可以替代部分糧食,據美國研究,按能量計算其替代率為1.6:1,即1.6kg苜蓿幹草相當于1kg糧食的能量。苜蓿富含蛋白質,如按能量和蛋白質綜合效能,苜蓿的代糧率可達1.2:1。調制幹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自然幹燥法、人工幹燥法等。

自然幹燥法制得的苜蓿幹草的營養價值和晾曬時間關系很大,其中粗蛋白質、粗灰分、鈣的含量和消化率随晾曬天數的增加而減少,粗纖維含量随晾曬天數延長而增加。米脂(1994)對苜蓿幹物質化率與其化學成分關系的統計分析的結果表明,提高苜蓿消化利用率的關鍵是控制苜蓿纖維木質化程度和減少粗蛋白質損失。由此看來适時收割和減少運輸和幹燥過程的葉片損失非常重要,因為苜蓿葉片的蛋白質含量占整體株的80%以上。

在國際上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采用人工快速幹燥方法,到20世紀60年代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産。人工幹燥主要有3種形式。

1、常溫通風幹燥-利用高速風力,将半幹苜蓿所含水分迅速風幹;

2、低溫烘幹法---采用50℃-70℃或120℃-150℃溫度将苜蓿水分烘幹;

3、高溫快速幹燥法--利用高溫氣流(可達1100℃)将苜蓿在數分鐘甚至數秒鐘内,使水分含量降到10%-12%,利用高溫幹燥後,主要是制取高質量的草粉、草塊或顆粒飼料,作為畜禽蛋白質和維生素補充料,便于運輸、保存和飼料工業上的應用。國際上優質苜蓿草産品缺口很大,中國主要出口日本、意大利等國家。

苜蓿粉是畜禽良好的維生素和蛋白質補充飼料。可供給胡蘿蔔素、維生素K、B2和其它B族維生素、黃色素以及優良的蛋白質等。人工幹草粉維生素D很少,應注意D3的補充。由于家禽消化纖維能力差,應選用優質1級草粉。

苜蓿粉在蛋雞日糧中添加量,6周前1%-2.5%,7周至産蛋期2.5%-5%;肉種雞控制體重視情況可添加2.5%-7%苜蓿粉;肉仔雞應控制在1.5%-2.0%;蛋鴨和肉鴨苜蓿粉用量與蛋雞和肉雞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雞日糧苜蓿粉用量與蛋雞和肉雞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雞日糧苜蓿粉用量較大,5%以上,最高可達25%仔豬日糧一般不用苜蓿粉,生長育肥豬可占日糧5%-15%,母豬可占日糧10%以上;兔飼料中苜蓿粉配比可高達40%-70%;牛、羊日糧苜蓿粉與尿素結合使用,可相互協同作用,利用效果顯着,苜蓿粉的含量為50%-80%。

苜蓿的青貯利用

苜蓿青貯或半幹青貯,養分損失小,具有青綠飼料的營養特點,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長期保存,畜牧業發達國家大都以幹草為重點的調制方式向青貯利用方式轉變。主要采用以下幾種青貯方式。

半幹青貯

國外普通采用青貯塔進行半幹青貯保存苜蓿,青貯塔造價較高,中國一般采用青貯窯貯存苜蓿,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關鍵首先使苜蓿迅速風幹使含水量降到40%-50%再進行青貯。這種青貯料兼有幹草和青貯的優點。

加甲酸青貯

這是國外推廣的一種方法。方法是每噸青貯原料加85%-90%甲酸2.8kg-3kg,分層噴曬。甲酸在青貯和瘤胃消化過程中,能分解成對家畜無毒的CO2和CH4,并且甲酸本身也可被家畜吸收利用,用這種青貯料飼喂乳用犢牛,平均日增重達0.757kg-0.817kg,比普通青貯料增重提高近1倍。

拉伸膜青貯技術

這是國外采用的一種新方法,全部機械化作業。操作程序為:割草--打捆--出草捆--纏繞拉伸膜。其優點主要是不受天氣變化影響,保存時間長,一般可存放3年-5年,使用方便。

葉蛋白的利用

紫花苜蓿葉蛋白(ALP)是将适時收割的苜蓿粉碎,壓榨、凝固、析出和幹燥而形成的蛋白質濃縮物。一般粗蛋白50%-60%,粗纖維0.5%-2%,消化能12.5MJ/kg-13.5MJ/kg,代謝能為12.4MJ/kg-12.9MJ/kg,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大規模的飼料用葉蛋生産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

法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較多,美國飼料中已按一定比例加入ALP出售;生産上ALP的提取率為苜蓿田間産量的0.89%左右。中國蛋白質資源嚴重缺乏,而葉蛋白的蛋白質含量可與豆粕和魚粉相媲美,用替代豬、禽飼料中部分魚粉和豆粕潛力巨大。ALP可替代蛋雞50%-70%魚粉或肉骨粉,蛋白質的消化率均有所提高。

用ALP替代肉仔雞日糧中25%-50%的魚粉或肉骨粉對肉仔雞增重影響不大。當用此替代雛雞日糧中50%-75%的魚粉或肉骨粉時,其成活率可提高3.4%-4.2%.ALP可替代40日齡-60日齡豬日糧中50%的動物蛋白和1/3的豆粕,可替代61日齡-105日齡生長豬80%動物蛋白,對豬生長無影響。

對畜禽産品質量的影響

對家禽産品質量的影響

蛋黃的顔色主要取決于飼料中葉黃素的含量,如每千克飼料中含有60mg葉黃素,就會産蛋黃顔色較深的蛋,苜蓿草粉中葉黃素含量豐富,每千克草粉中約含有240mg葉黃素,是黃玉米的10倍以上(22mg/kg),黃玉德曾報道在蛋雞日糧中添加5%的苜蓿。

由于飼料中粗蛋白水平不同會影響豬胴體瘦肉率,紫花苜蓿産品屬于高蛋白,低消化能(粗纖維含量高)飼料,所以适當比例添加到生長育肥豬日糧中,會增加胴體瘦肉率,肉質鮮嫩,但對豬生産性能無影響。Bohman等(1953)的試驗表明,用苜蓿飼喂的豬一緻偏瘦,屠宰率較低。

用高水平苜蓿飼喂的豬後腿、腰部和肩部肉較多,而腹部和背部脂肪都較少。Stahly和Cromwell(1986),在日糧中添加10%脫水苜蓿草粉于10℃環境下飼養,結果豬的背膘厚度減少3%。美國許多州的試驗(1953-1955)表明生長肥育豬的日糧内用5%-15%的優質苜蓿草粉可使生長豬獲得良好的生産性能。

對牛奶品質和牛肉質量的影響

苜蓿對養牛業來說是優質牧草,即可以改善乳脂率,還可以使牛乳中維生素含量增加,特别是脂溶性維生素。姜之傑等(1982)利用苜蓿幹草和半幹青貯飼喂乳牛,産乳量明顯提高,并使乳脂率由3.43%提高到3.52%。Kirkpatrich等(1984)證明,苜蓿可以替代乳牛部分精料,并能提高乳脂率,而不影響乳産量。Shaver(1986)、Joanovic(1987)、Conlenbrander(1991)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論點。在肉牛日糧中應适當使用苜蓿産品,為了防止牛肉顔色變黃,在日本肉牛肥育飼料裡不大量使用苜蓿粉。

前景展望

種植紫花苜蓿不僅可以促進畜牧業發展,增加收入,還可以做到種地養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優化種植結構。并且随着科學的發展,用苜蓿開發生産功能性食品前景看好,市場潛力巨大。

綜合開發利用

紫花苜蓿綜合開發利用,可以得到飼料級粗蛋白、食品級精蛋白、葉綠素鹽、葉黃素、皂甙、草粒、草餅、草粉等,做到有效成分百分百回收利用,并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

栽培技術

耕作種植

紫花苜蓿種子細小,幼芽細弱,頂土力差,整地必須精細,要求地面平整,土塊細碎,無雜草,墒情好。紫花苜蓿根系發達,入土深,對播種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發育。紫花苜蓿生長年限長,年刈割利用次數多,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亦多。據報道,紫花苜蓿每畝每年吸收的養分,氮為13.3千克,磷4.3千克,鉀16.7千克。氮和磷比小麥多1~2倍,鉀多3倍。

用作播種紫花苜蓿的土地,要于上年前作收獲後,即進行淺耕滅茬,再深翻,冬春季節作好耙耱、鎮壓蓄水保墒工作。水澆地要灌足冬水,播種前,再行淺耕或耙耘整地,結合深翻或播種前淺耕,每畝施有機肥1500~2500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為底肥。對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種時再施入硝酸铵等速效氮肥,促進幼苗生長。每次刈割後要進行追肥,每畝需過磷酸鈣10~20千克或磷二氨4~6千克。

田間管理

1.播種後,出苗前,如遇雨土壤闆結,要及時除闆結層,以利出苗。

2.苗期生長十分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中耕除草1~2次。

3.播種當年,在生長季結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達不到利用程度時,要留苗過冬,冬季嚴禁放牧。

4.二齡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清理田間留茬,并進行耕地保摘,秋季最後一次刈割和收種後,要松土追肥。每次刈割後也要耙地追肥,灌區結合灌水追肥,入冬時要灌足冬水。

5.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3~5厘米,但幹旱和寒冷地區秋季最後一次刈割留茬高度應為7~8厘米,以保持根部養分和利于冬季積雪,對越冬和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

6.秋季最後一次刈割應在生長季結束前20~30天結束,過遲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莖部營養物質積累。

7.種子田在開花期要借助人工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結實率。

8.紫花苜蓿病蟲害較多,常見病蟲害有霜黴病、鏽病、褐班病等,可用波爾多液,石流合劑,托布津等防治。蟲害有蚜蟲,浮塵子,盲蝽象,金龜子等。可用樂果,敵百蟲等藥防治。但以一經發現病蟲害露頭,即行刈割喂畜為宜。新枝綠。

夏季管理

紫花苜蓿前兩茬的産量約占全年産量的70%,且品質優良,商品性好。因此,在第1茬紫花苜蓿收獲後,要及時加強田間管理,争取獲得更好的效益。

1加強水肥,保證苜蓿生長需求

中國5月份降水較多,土壤墒情普遍較好,各地要根據土壤含水量情況适當補水。如果0-20cm土壤層内含水量低于10%,要适當澆灌,但水量不宜太大,噴灌約4-6小時即可。紫花苜蓿第2茬生長期短,要想獲得更高的産量和品質,需要比第1茬有更多的營養積累。返青期沒有進行追肥的地塊,第1茬苜蓿收割後要結合澆水及時進行追肥。一般每畝追施苜蓿專用肥20-30kg。

2關注病蟲草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紫花苜蓿第2茬生長正值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容易發生病蟲草害。容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和炭疽病,蟲害主要有薊馬和蚜蟲等;雜草的生長及危害程度較輕,但要密切注意病害及蟲害的發生。防治病蟲害可選擇以下方法:菌核病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60g/畝防治,炭疽病可選用10%世高可濕性粉劑60g/畝防治,薊馬、蚜蟲可選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吡蟲啉乳油2000倍液防治。

3适時收獲,防止雨季黴爛

苜蓿第2茬收獲時正值雨季,為了防止黴爛,盡可能選擇晴好天氣适時收割。如果雨天較多,可在苜蓿開花期前後提前或錯後刈割,這樣雖然産量或品質受到一定影響,但從整體看得大于失。收割後盡量減少在地裡的晾曬時間,打捆後及時送到場院,選擇通風避雨處自然風幹,避免雨淋。

4避免牲畜踐踏啃食,保證後期生長

苜蓿第1茬收割後,新葉及嫩芽的數量對苜蓿的産量起決定性的作用,此間如果遭到牲畜的踐踏或啃食将對苜蓿的後期生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緻成片死亡。各地區要根據實際情況,派專人看管或加強田間巡視,嚴禁放牧。

病蟲害防治

1.常見牧草病害

苜蓿鏽病、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黴病、苜蓿白粉病、苜蓿黃斑病、苜蓿春季黑莖病和葉斑病、苜蓿匍柄黴葉斑病、苜蓿尾孢葉斑病、苜蓿小光殼葉斑病、苜蓿殼針孢葉斑病、苜蓿白斑病、苜蓿花葉病

2.常見牧草蟲害

小翅雛蝗、草原毛蟲類、盲蝽類、苜蓿籽蜂、蛴螬、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白邊地老虎、苜蓿夜蛾、小麥皮薊馬

收獲與貯藏

紫花苜蓿種子的收獲時間,應當根據種子的成熟情況,即産量和品質以及收獲時所用的機具來确定。一般認為,待90%~95%的莢果變成褐色時,可用大型收割機。而用小型的農機具來收割,可待莢果有70%~80%變成褐色即可收獲種子。刈割後,應馬上捆成小捆,進行幹燥。

收割時應在無霧、無露水的晴朗天氣裡進行,機械行速不能太快。收獲的種子在入庫之前,一定要注意檢查種子的濕度。在中國北方地區,種子濕度超過13%要進行幹燥處理,同時,要進行清選、分級,除去雜質種子在貯藏期間,還必須進行經常檢查。定點定時。防止種子堆積升溫。還要注意蟲、鼠害的發生和預防工作。

種子處理

紫花苜蓿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應用相關的技術措施,使種子達到最佳播種狀态。

種子清選利用風力、浮力、過篩等措施,清選出種子中的菌核、蟲瘿、雜草種子、病癟種子和其它雜質,保證種子的純淨度和整齊度。

種子消毒物理方法即利用日曬、烘幹、水燙、蒸氣等物理方法,殺滅種子中存在的菌核、成蟲、蟲瘿等活體。

化學方法選用具有高效、高選擇性、低毒、低殘留和廣譜等特性的化學藥劑,對種子進行拌種、浸泡或熏蒸,殺滅種子中存在的菌核、成蟲、蟲瘿等活體。化學處理一般在播種前的1~2周前進行,這樣有利于下一步的根瘤菌接種工作。

硬實處理紫花苜蓿種子具有硬實性,約在10%~20%之間,一般不做處理即可使用。當硬實率過高時,則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常用方法有陽光暴曬、熱水浸泡、物理碾磨、藥劑處理等。其中,藥劑處理的方法是:用濃硫酸浸種3分鐘左右,或用萬分之一的钼酸铵及萬分之三的硼酸溶液浸種,浸種後立即用清水洗淨即可。

根瘤菌接種紫花苜蓿在播種前應進行根瘤菌接種,特别是未種植過紫花苜蓿的田地更需要接種。接種根瘤菌可提高紫花苜蓿的成苗率,幼苗結瘤率,增加産草量,提高蛋白質含量,同時還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促進後茬作物生長。

常用接種方法有老土拌種、根瘤拌種和根瘤菌劑拌種,也可做成丸衣種子進行接種。接種過程中避免日光直射根瘤菌,并且注意土壤幹濕度、酸堿度、溫度,以及農藥、肥料等外界條件對根瘤菌的影響。

中醫藥價值

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熱,利尿除濕。用于胃熱煩悶,不欲飲食;濕熱所緻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濕熱發黃。

1.防出血。

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龈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

由苜蓿來作為預防出血症候,實驗的結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防的效果。

2.清内熱。

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後,确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烈季節,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

苜蓿經油炒後,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後,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如果覺得唇幹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肴。1

臨床作用

紫花苜蓿在所有常見牧草作物當中,是具有最高營養價值的一種。事實上,按照它字面上的翻譯,意思就是“所有食物之父”。由于它的根部伸入土壤裡達30英尺(九公尺),因此可比其它植物吸取更多的礦物質。這種營養豐富的植物,在雨量有限的地區,亦能耐強旱。

紫花苜蓿含有5種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10種礦物質及類黃酮素、類胡蘿蔔素、酚型酸三種植物特有的營養素,其主要作用如下:

1.類黃酮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時可防止膽固醇在動脈上的沉積,且避免血液凝結成塊,以減少動脈硬化發生的機率。類黃酮素也可以阻斷某些荷爾蒙的不良活動,抑制引起發炎的酵素活動,還可以抑制微血管增生。

2.酚型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視為一種抗氧化物質,可防止血液凝結成闆塊,使血液在血管暢通無阻,而降低心髒血管疾病的發生。

3.類胡蘿蔔素:可保護眼睛,預防眼神經的退化性疾病。在人體中,可使細胞成熟分化,在疾病的預防上,已證實對防止癌症再發及防止心髒病的發生有一定的功效。臨床上已開始用某些類胡蘿蔔素,在癌症的病人身上,進行附加的預防性化療。

(1)苜蓿與排水

許多人使用苜蓿的頭号理由是:促進體内滞留水分的排除。由于苜蓿具有排水利尿的功能,對于女性生理期水腫、痛風患者的尿酸排除,具有良好的效果。原因是:苜蓿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例如鈣、鎂、鉀、鐵、鋅。其中的“鉀”可協助人體排除過多“鈉”的蓄積,而達到排水利尿的功能。再加上堿性礦物質可中和尿酸,進而排除體内過多的尿酸,而避免痛風的發生

(2)苜蓿與降膽固醇

另外,苜蓿中含有一種稱為“植物皂素”的活性成分。在腸道中植物皂素對膽固醇有極大的親合力,可以做油脂乳化劑,它與膽固醇會結合成一種不可溶的複合物,使身體無法吸收,與糞便一起排出。如此一來,可降低源自于飲食中膽固醇的攝取量,間接降低血液和組織中的膽固醇含量

(3)苜蓿與體内酸堿平衡

苜蓿含豐富礦物質,是極佳的堿性食品來源,對于平時常吃大魚大肉、交際應酬飲酒的人們,可以幫助平衡身體中的酸堿性、避免血液的酸化。

常常聽人提起:血液偏酸性,人就容易累。為什麼呢?原來,偏酸性的血液,容易破壞正常的紅血球,使得原本用來攜帶養分、廢物與氧氣、二氧化碳的紅血球減少了。細胞得不到充足的養分與氧氣,新陳代謝率自然就下降了,結果就容易疲勞。再加上細胞代謝後,産生的廢物與二氧化碳排洩不順,堆積之後又傷害細胞,造成惡性循環

特别注意

一般而言,适量食用苜蓿是安全的,然而對于那些有紅斑性狼瘡,或其它自體免疫失調症的人來說,卻是無福消受。在臨床研究中發現:苜蓿中富含的一種天然成分“刀豆胺酸”,對上述患者而言,苜蓿将容易産生過敏反應,所以有這方面疾病的人請避免食用.

品種介紹

适合遼甯種植的國産苜蓿品種主要有敖漢苜蓿、公農1号、中苜1号、潤布勒、新疆大葉等。遼甯省的主栽國産品種為敖漢苜蓿、潤布勒和工農1号等。進口品種有CW200、費納爾、阿爾岡金、金皇後等。

引進品種主要考慮溫度、降雨量和土壤等三方面因素。品種抗寒性即越冬能力的主要指标用休眠級數來表示,級數越小,抗寒性越強,級數越大,抗寒性越低。

遼甯省地處北方省份,冬季氣溫較低,可達零下30℃左右,适宜引進3級以下的品種,如皇後(2級)、CW200(2級)、三得利(适宜區域廣泛)、WL252(2級)、WL323(3級)、阿爾岡金(2級)、費納爾(2級)、金皇後(2-3級)、巨人(2級)、北極星(2-3級)、農寶(2-3級)、亮苜二号(2-3級)等品種。大連、丹東地區可以引進3級品種,如CW300、WL323、(3級)、北極星(2-3級)、農寶(2-3級)、亮苜二号(2-3級)等品種,在引入3級以上品種時一定要慎重,先少量試種,成功後再大面積種植。

遼西、遼西北、遼北幹旱、半幹旱地區建議選用抗旱性較強品種,如敖漢、潤布勒、中苜1号、阿爾岡金、費納爾、巨人、CW200、WL232、WL252、巨人等品種。遼甯省沿海地區鹽堿地較多,要選用耐鹽性強的品種,如中苜1号、金皇後、兩用苜蓿、亮苜二号等。在南方适宜種植秋眠級高,抗病蟲害,能耐受高溫水澇的冬季活躍型品種:賽迪7(7級)、賽迪10(10級)、遊客(8級)、三得利(6級)。

三得利

該品種與2002年通過全國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登記為引進品種,品種登記号為247.

産量與品質:三得利紫花苜蓿不僅産量高(畝産幹草1500公斤以上),适用區域廣泛,可适應華北大部分地區及西北、華中部分地區、西南地區種植、而且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18%-22%)和消化率(70%以上),莖幹柔軟,适口性極佳,是調制苜蓿幹草的理想品種。

土壤與耕作:播種三得利的田地,在前茬收割後要及時耕地消滅雜草,秋後耙磨鎮壓,保墒蓄水。灌區秋耕後,進行灌水,開春播前耙磨鎮壓,達到表土疏松,土壤細碎,地面平整。根據土壤肥力狀況,耕地時施入有機肥1000-2---公交/畝、過磷酸鈣50-100公斤/畝做底肥。

播種時間:依據各地情況和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宜早,秋播水熱同步,出苗整齊,雜草少。寒冷地區可開溝春播,越冬前耙平,複土以利越冬。南方春播不遲于3月下旬,秋播不遲于10月下旬。

播種方式與播種量:播種前用根瘤菌,随拌随播。單播時,播種量為1-1.5公斤/畝,播種深度1-2厘米,行距可控制在20厘米左右。

田間管理:三得利苗期生長較為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除草1-2次。旱作區每次刈割後要及時松土、施追肥;灌區結合施肥進行澆水,促進再生,施肥以複合肥為主,不可施氮肥或少施。

巨人201+Z

“巨人201+Z”是嚴寒地區表現非常出色的苜蓿品種。它的粗壯根頸儲藏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使其越冬和再生能力非常強,同時也增強了它對包括黑莖黴在内的各種莖腐病的抗性

●秋眠級2,抗寒性和越冬率明顯高于同級其他品種

●出色的抗旱性,能在年降水量300mm,無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區正常生長

●綜合抗病蟲性很強,尤其高抗疫黴根腐病、絲囊黴根腐病、黃萎病、鐮刀菌萎蔫和黑莖點黴莖腐病,也抗豆長管蚜蟲和根節線蟲

●耐踐踏,發達的根莖和根系使其更耐踐踏,非常适宜于放牧草地利用

●耐頻繁刈割的能力強,巨人分蘖能力強,再生性好,是同秋眠級品種中唯一能21天刈割一次的品種

●+Z技術的采用提高了種苗抗性,種苗活力強,更容易種植

●産草量高,飼草品質佳,非常适宜人工割草地生産幹草

“皇冠”是同秋眠級紫花苜蓿品種中适應性最廣泛的優秀品種。雖然它的秋眠級是4.1,但其抗寒、越冬能力相當于2級品種,抗寒指數1.58,因此,它的抗寒越冬能力強,休眠晚,刈割後再生恢複性好,同時保持了其高産草量特性,比同級品種其産量高出7%以上,而且适應性也更廣泛,很适合在中國華北、中原和蘇北等地區大範圍種植。

“皇冠”綜合抗病性強,對苜蓿蓿六大病害:細菌性枯萎病、鐮孢枯萎病、輪枝孢枯萎病(黃萎病)、炭疽病、根腐病和疫黴根腐病的抗性均很強。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進行的綜合抗病(主要針對六大苜蓿病害)指數測定中,最高分值為30分,該品種就獲得滿分。

“皇冠”還對豌豆蚜、苜蓿斑翅蚜,馬鈴薯葉蟬等有較強的抗性。“皇冠”抗寒性、再生恢複性和持久性也都有很好表現,分别得到2.3、8.9和8.0的高分值。

敖漢苜蓿

敖漢苜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為品種集中産區,有近四十年的栽培曆史。敖漢苜蓿分布區屬北溫帶季風氣候,海拔350-800毫米,年平均溫度6.4℃,大于10℃積溫2790-3308.7℃,無霜期146天左右.年降水量310-460毫米,蒸發量2533.9毫米,8級以上大風日數平均為86天,土壤由北往南依次為棕壤、栗鈣土、草甸土和風沙土.

潤布勒苜蓿

潤布勒苜蓿(Rambler)1972年從加拿大引進中國,是該國幹旱地區的豐産品種。該品種是一個綜合雜種,雜色花約占50%以上。株形斜生,早春和晚秋匍匐生長,株高中等,分校多達20-30個,莖細,葉多,根頸寬闊,側根發達,有根蘖,有根蘖的植株占群體的5%-30%,可匍匐生長和生根,抗寒耐旱能力強。

據内蒙古、黑龍江、吉林、甘肅等地試種,反映抗寒性強,在零下30-40℃的錫林浩特及海拉爾都能安全越冬。在甘肅武威調查,潤布勒苜蓿的根蘖株率為23.6%,最大的一株有莖枝300以上,無性繁殖能力強。在北京試驗,夏季生長不良,越夏死亡率達15%-70%,而且再生慢、産量低。因此該品種不适宜于長城以内的地區栽培。适宜内蒙古、黑龍江、吉林、遼甯、甘肅、晉北等寒冷地區種植。

地方品種

隴東苜蓿分布在甘肅慶陽、平涼(莊浪、靜甯除外),地區古老的地方品種,栽培曆史約二千年之久。該品種分布區位于黃土高原溝壑區,氣候溫和,土層深厚,年平均氣溫7-ll℃,降水量400-600毫米,無霜期150-200天,年蒸發量15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400小時左右。pH值7.4-8.0,生境條件非常适合苜蓿的生長。在長期旱作條件下,形成了優良的隴東苜蓿地方品種.

參考資料

1.紫花苜蓿的功效與作用介紹·中華康網

上一篇:桔梗花

下一篇:高粱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