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一級學科:0819礦業工程
二級學科:081901采礦工程
二級學科:081902礦物加工工程
二級學科:081903安全技術及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礦業工程):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采礦工程):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礦物加工工程):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安全技術及工程):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采礦工程):太原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物加工工程):東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安全技術及工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遼甯工程技術大學 [1]
學科曆史
中國的礦産資源開采和利用已有幾千年的曆史,是世界上礦業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明代末年宋應星所着《天工開物》一書已經具體記述了當時的采礦、選礦和安全技術情況。西方國家在進入工業社會和18世紀中葉第一次産業革命後,礦業工程學科成為随工業發展而較早出現的學科之一。
我國的礦業工程學科則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真正奠定基礎和逐步發展起來。首先在50-70年代中期推廣發展了長壁采煤方法、新的放礦方法并改善了礦工安全生産條件;70年代以來進入長壁采煤方法和深孔崩落法等多種采礦工藝的現代化階段,工業安全和勞動環境問題亦得到重視。礦物加工工藝和理論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基于礦物物理特性的差異進行礦物的分選;
本世紀初形成了基于礦物表面物理化學性質或微生物特性進行富集、分離的選礦工程及其它加工技術;60年代以來應用科學新成就,發展節能、環保、高效益的新工藝處理低品位難加工貧源,回收二次資源以及礦物深加工。礦業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勢是:實現礦産資源的高産高效綜合機械化開采,發展先進的岩體破碎和穩定理論及支護技術,保障礦業安全生産和礦工的健康并研究解決其它工業企業生産和作業的安全問題,發展礦産資源的高效無污染分選、深加工、綜合利用及環境保護。